2)第909章 盛世长安_玉谋不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游山玩水。

  有一次,我们去了富庶的江南。

  正值农忙,田野里农人挥汗如雨,辛勤劳作。

  娘亲问我和哥哥:“你们都看到了什么?”

  时间太长,我记不清哥哥说的什么了,但我说的是:“我看到了百姓富足,国泰民安。”

  二圣临朝后,大禹朝迅速走向了繁荣昌盛,天灾人祸和饥荒的事情都少之又少。

  天下无不歌颂太平盛世。

  我纵观史书,也是这样以为的。

  可是娘亲摇摇头:“我看到了愚昧困顿。”

  我不理解,为什么是愚昧困顿呢?

  百姓丰衣足食,不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吗?

  娘亲语重心长道:“现在百姓的富足只是物质上的富足,他们辛勤劳作,换得一个温饱,固然是好事。”

  “可他们的精神,依然停留在原点。世世代代,生在这片土地,长在这片土地,最后埋在这片土地。”

  我依然不解:“这不是很好吗?”

  娘亲道:“这很好,又很不好。好的一点在于他们遇见了明君贤臣,不好的一点在于,他们若是遇见昏君奸臣,天灾人祸,只有仰天痛哭的份。”

  “愚民教育的确可以稳固江山,可是这个江山稳固,是无数人受苦受难,固步自封换来的。”

  我问道:“娘亲,那该怎么办呢?”

  娘亲看着田野道:“兴教化,育人才,改进工具。”

  “寰晢,宸晰,这些是你们这一代人要做的事。”

  我明白,娘亲为了大禹江山,付出了自己的一生,换来了百姓生活上的富足。

  我十五岁那年,被册封为皇太女。

  虽然册封的过程受到了一些阻碍,可比起皇奶奶和娘亲登基,依然轻松许多。

  一来爹爹和娘亲有足够的能力帮我扫清障碍,扶持我入住东宫。

  二来现在的大禹,思想开放,男尊女卑的思想被极大削弱。

  三来

  八岁那年我经历天花,如脱胎换骨,凤凰涅槃,心志更为坚毅。

  我不再急躁冲动,哥哥也不再迟钝犹疑,但比起哥哥的怀柔稳重,我更为强势果敢。

  十岁随着爹爹和娘亲入朝观政,十三岁参政,我从未输于他。

  当爹爹和娘亲把两个字放在我和哥哥面前,问我们要什么封号时,我果断拿了那个“明”字,哥哥拿了那个“贤”字。

  明君贤臣。

  我被封为皇太女,他被封为贤王。

  我们兄妹关系很好,并没有旁人所想的,为了皇位争得死去活来。

  册封当天,我敲响他的房门,坦然问他,是否心有不甘?

  毕竟他也很优秀,许多人都说,应该遵循嫡长子继承制。

  他若是真的要跟我争,就凭他是皇子,我天然就棋差一招。

  他只是温柔一笑,让我不要多想。

  我不能不多想。

  我并非害怕他跟我争皇位,而是害怕我们兄妹二人的感情不复从前。

  哥哥笑着说:“我可不想在想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,被一群人喷着口水怼。”

  他揉了揉我的头,宠溺一笑:“跟你一个人吵架我都吵不赢,何况满朝文武?”

  我跟他一起笑了起来。

  是啊,哥哥性格温和,哪里应付得来咄咄逼人的文武百官?

  后来,我荣登大宝,哥哥辅佐我十年后,不顾我的阻拦,乘上了巨大的远航船,驶向更加辽远的天地。

  在我漫长的担忧中,哥哥将许多年前娘亲口中所说的,能养活更多人的高产农作物带了回来。

  这终于让我想起来,我们在江南时,娘亲问我们看到了什么,原来哥哥说的是看到了他们如此辛苦,却只能混个温饱。

  娘亲对哥哥说,或许在遥远的海外,有更加高产的农作物。

  我记住了“兴教化,育人才,改进工具”,而哥哥记住了“海外有高产农作物”。

  他说海上风浪很大,遇见的危险多不胜数,可每当生死一线,他都想着,他的妹妹还在等他。

  这个念头支撑着他劈风斩浪,把舵弄潮,也要回家。

  爹爹和娘亲在晚年没有哥哥那么多的精力折腾,只是在大禹各地游历,写下所见所闻。

  我坐在凤座上,从他们笔下领略了大好河山,盛世长安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