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六〇五章 问对(上)_回到清朝做盐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是您在枪炮上依赖西夷,那么您最多也就是一方军阀,不会有今日之成就。”

  “是的,这一点,我也不矫情,我这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,地方士绅不能作为倚仗,西夷也并不可信。”

  “当时西夷要从大清赚钱,就不能让大清太安定,我们有他们必须要买的商品,但是他们的东西我们却没必要买,他们要想办法多卖些东西给咱们。当时满清对西夷的抗拒态度令他们不满。不光我们,就连当时的太平军,西夷都开始接触了。”

  “西夷果然是没有好心思。”曾涤生附和道。

  “这是自然,西夷逐利,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,才不会去管咱们华夏的死活。鸦片之害,想必曾公也看到了,如果任由鸦片流传下去,那么我华族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。满清再怎么说还有底线,但是西夷为了掘利是没有下线的。”董书恒说道。

  “总统,您其实还有第三个法宝,那就是您用那些盐丁和流民为兵源,这些人一无所有,稍微给一些小利就能够感恩戴德。”

  “不过,无恒产者无恒心,于是您给他们土地,或者将他们的家人安排在农场,让他们有产有家,如此这些人作战才会悍不畏死。”

  曾涤生说到这里,示意董书恒喝茶,自己也抿了一口茶。

  “总统,只是有一点,当时您是如何在没收了那么多的土地的情况下,还没有引起那些士绅的强烈反扑呢?”曾涤生接着问道。

  他当初在湘南建立军队,为了搞钱,可是得罪了很多的士绅,要不人家怎么会叫他“曾剃头”呢。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杀的太平军多。

  事实上,他为了协饷杀的地方士绅也不少。

  但是董书恒搞了那么多的土地分给盐丁和流民,这很明显动了地方士绅的蛋糕。

  江浙本是发达的地区,士绅的势力更加强大,但是董书恒的身后却始终有一支士绅的队伍在支持他。

  “曾公,我当时搞到的土地实际上大部分还是通过兴修水利得来的,当时的盐区有大量的盐碱地,这些地改造起来实际上并不难。这个墙角挖的实际上是当时的朝廷的。”

  “当然了,这需要大量的钱。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呢?这还要感谢太平军,因为他们在长江之上肆虐。致使商路不通。让我们得以垄断了跟洋人的贸易。”

  “当然了仅仅有了钱,还是不够的,最终我实际上还是动了地方士绅的饼。”

  “我此时又用了一个办法就是引导他们产业转移。产业转移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给他们找新的赚钱门路,也就是带着他们一起搞洋务。”

  “因为我在这里搞了农场,大批量招募流民,还压低了粮食的价格,这些地主士绅没办法从土地上赚到钱了。这些人肯定会心声怨恨,此时我找他们一起合作办工厂。那时候南方一团糟糕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