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百五十章 变化_苏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变换。

  主事的娃子说了,苏小少爷说的,没有酱油没有豆瓣没有香料,那叫清炖,有了独门调料配方,做出来的这些,才叫烧菜。

  这个是真香,分量也真足,不过价格不便宜,八十文一份。

  力夫们也有办法,两个人合打一份,然后平分。

  别以为吃亏,这个汤是可以泡饭的,饭可以多添一次!

  第三处就是八娘他们的义棚了,万年不变的小碗翘脚牛肉,羊杂汤,还是慈善性质,比周围几处卖得便宜。

  第四处是凉菜区,卤猪杂,卤猪蹄,卤肥肠……凉拌猪耳朵,棒棒鸡,运气好还能碰到肺片。

  什么叫肺片?等我擦一把口水在告诉你啊……这肺片啊,就是牛头皮,牛心,牛舌,牛肉,拿香料煮了,切成薄薄的片,用各种调料拌上,本来该叫废片的,但是苏家小少爷说不好听,就给改了,那滋味……哎哟最近陵井上怎么还不死牛呢?

  ……

  几处价格都不贵,加上糙米饭,小泡菜,人均五十文,已经够一个汉子吃饱了。

  当然要吃好的话,那还得破费一些。

  码头菜声名远播,不少客人上码头就问,闻名遐迩的豆花饭,砂锅豆汤饭呢?

  不少老饕就会告诉你,我眉山饮食是分时间节令的。

  豆汤饭保温好,半天都不会凉,现在吃一人一身臭汗谁受得了?那东西已经停了,要吃得冬至以后。

  至于豆花饭和鲊笼笼,那是早饭,晚上人家是不卖的。

  不少人自重身份,觉得和力夫混在一起掉了架子,那也没问题,看见城墙后面那栋大房子没有?那是鼎鼎大名的瞩远楼!啊不,现在已经改名了,叫方知味大酒楼!

  大宋的吃食,现在一般都是小馆子在卖,通常挑着个旗子,叫旗亭。

  能被称为楼的,呃,听说汴京有个樊楼,其它的,除了我们瞩远楼,似乎就没听说了也……

  走进城门,沿着青石板路不远,大木楼便出现在眼前。

  现在这楼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木楼瓦顶了,栏杆屋椽都用朱漆抹了,还绘有金翠彩画,楼下是大堂,柜台,厨房,酒柜……楼上隔出了一间一间的小包厢,陈设风雅洁致,各种精美的铜器,瓷器,字画,彩漆螺钿屏风,琳琅满目。

  这里现在是四通商号行会所在地,楼上风景最好的几间包厢,是江卿,二林部,州府,县府的,平时不开放。

  其余的,方才对外营业。

  沿着石阶走到大门前,二楼的大牌匾,还是瞩远楼三个大字。底楼大堂进门处,是一块新牌匾,上面是三个扁扁的楷书,这是大苏的书法——方知味。

  进门是一道玄漆大隔断,阻断了内外的视线,上面浅浮雕着几排文字,涂刷的是石绿色的漆水,分明是一首诗。

  水曲山成眉,花深蜂欲坠。

  云岚鹤羽轻,风渚蘋烟翠。

  紫笋荐金荇,清醅称玉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