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六百八十九章 国家预算_苏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会天下财用出入之数以闻。

  国家统计预算工作,从老张当任三司使之前,就有名臣已经提出过,要求国家“量入为出”。

  当时也进行过几次国家岁入的统计工作,但是因为技术手段的限制,以及收入构成的复杂性,导致了无法每年施行。

  随着大宋历任三司使——张方平,赵抃,唐介,薛向……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,大宋基本建立起了相对完备的制度。

  加上四通商号和皇宋银行的实践,大宋熙宁七年,年度国家预算制度的确立,终于提上了议事日程。

  大宋的财政制度发展到如今,大体分为三级,两类。

  三级就是中央计司,地方路转运司,州县。两类则分为“系省”和“不系省”,即类似后世国税和地税。

  但是与国策相适应,所谓“守内虚外”,大宋的财政制度,也就变成了“聚兵京师,外州无留财,天下之用悉出三司,诸州除计度经费外,凡金帛送阙下。”

  这是一种统收统支的财政政策,所以地方上的“约度”,就非常考验官员们的智慧了。

  约度,就是地方上根据年度决算报表,做出预算报表,和中央商定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额度,之后每月向三司申报月帐,每月结算。

  其色目,大的有金、银、钱、帛、粮、草六类。

  每月每一项收入之下,要注明收入时间,本州是否已经支用,中书按月统计成总账册,监督国家预算执行情况。

  宋人已经考虑得非常周道了,比如诸色课例,也就是工商税,这部分是归国税,地方无权支使。

  地方占用税收,只能农税,而且只能是农税中的一部分。

  其余的剩余财物,三司可以直接行文全部上收,也可以收取一部分,剩下的留给地方调配,弥补部分地方用度不足。

  从理论上讲,这套制度已经非常先进了,关键是执行起来有些难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